国家电投“光伏+帮扶”照亮乡村振兴路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郭若渔

  大别山北麓,绿水青山间,154座村级光伏电站星罗棋布,在田间地头、院落屋顶熠熠生辉。10月23日,记者跟随“绿色国家电投商城行”融媒报道活动走进河南省商城县,便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商城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自2013年开始,国家电投河南公司落实对口帮扶商城县工作部署,成功实践出“绿电+扶贫+生态”的产业帮扶模式。2019年5月,河南省政府宣布商城县脱贫摘帽。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国家电投将主业优势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继续做好商城县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光伏助农卓有成效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规范有序推进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光伏新村。国家电投将自身产业优势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在商城县援建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154座、建设综合智慧能源项目4个,总容量12.56兆瓦。

  光伏电站“三分建,七分管”。为保障发电,国家电投创立河南省首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商业运维模式,建成县域首套电站智慧运维系统,向村集体、贫困户兑现资金6200万元,直接帮扶贫困户1320户、6655人,就地解决500多个就业岗位,使商城县成为河南省农村能源革命与整县屋顶光伏开发双示范县。

  “国家电投帮建的光伏电站,质量优、收益好,可是全省产业帮扶工作的亮点啊!”当介绍到商城县新桥村的光伏电站时,商城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金先兴奋的劲头溢于言表。

  商城县村级光伏电站运维工作提供了154个公益岗位,这些岗位主要面向脱贫户中的困难户,尤其是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群体,他们主要负责维护电站的完整性、清理光伏板下的杂草、清洗光伏板和故障识别处理。“国家电投为困难户提供上岗培训,为我们的县域光伏产业持续发展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洪金先介绍道。

  对于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群体来说,在自家田间地头就能完成运维工作,不用背井离乡打工,还能增加收入。村里一户70多岁的老两口,因子女重病无法正常工作,家庭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国家电投的支持下,老两口承担起光伏电站的运维工作。通过培训,两位老人能够及时识别和上报电站故障,并且定时清洗光伏板。这座100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能为老两口带来6000-7000元的收入,再加上3000元奖励资金,可实现增收10000余元。

  在新桥村小学,校长肖德银讲述了国家电投的帮扶情况:“学校屋顶安装了光伏393.82千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给我们节省了电费。还为我们配备了空调和热水器,让孩子们在冬天也能用热水洗手洗碗。”

  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

  除了光伏电站,国家电投河南公司结合当地特色优势,积极做好山水林田文章,共建设鸭稻共作、丝瓜、油茶等优质种植基地7个,并打通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截至目前,国家电投通过融入当地电商平台,推动79个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消费帮扶累计超过7000万元,直接带动劳动就业3200余人,实现农户年人均增收4800余元。

  坐落于黄柏山森林公园的“百美村庄”民宿工程,呈现出青砖黑瓦、田园牧歌的美丽景象。近年来,在国家电投河南公司的帮扶下,民宿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外迁村民纷纷回归,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国家电投帮扶的初衷,是转变村民思想,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国家电投河南公司挂职商城县副县长徐宁表示。

  在新桥村丝瓜络基地,75岁的村民刘瑞华熟练地对丝瓜络进行搭架、施肥、除草,依靠技术“吃饭”。在国家电投的帮扶下,刘瑞华学会了丝瓜络种植技术,并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经验。他不仅为村民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使得每亩丝瓜络的经济效益从最初的3000元提升至4500元,更带动了周边100多户村民参与田间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预计今年可采摘销售丝瓜300万根,增加收入5万元左右,家庭生活幸福指数更是节节高升。”刘瑞华说道。

  10余年间,国家电投融入大别山、深耕大别山,将绿色发展和特色产业相结合,带动商城县实现脱贫摘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书写了能源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中原出彩画卷。

责任编辑:王萍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