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光伏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王睿佳
以降本增效为驱动力,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正泰新能、天合光能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光伏企业茁壮成长,光芒璀璨。近年来,以TOPCon、BC和HJT为代表的N型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光伏度电成本下降超过85%,装机规模位居全球之首。得益于积极政策引导和产业技术革新,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正大步向新质生产力跃升,谱写着打造全球光伏产业高地的宏伟旋律。
产业标杆厚植新质生产力
作为走俏海外的“新三样”之一,光伏产品出口的强势得益于光伏上下游产业链的“满血”加持。目前,我国光伏产能、应用、技术、设备等均领先世界,已形成极为少见的全产业链碾压性竞争优势。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6.59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3.7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2.8亿千瓦。今年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1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
4月22日,光伏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财报数据显示,阳光电源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22.51亿元,同比增长79.47%;实现归母净利润94.40亿元,同比增长162.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2.16亿元,同比增长172.18%。
晶科能源亦在同日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财报数据显示,晶科能源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实现归母净利润74.40亿元,同比增长153.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9.04亿元,同比增长152.09%。
全球市场需求也受益于我国光伏产业的规模效应,得以快速放大。
在欧洲最大的已投运光伏电站——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电站,其使用的150万块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
肯尼亚加里萨郡的加里萨光伏电站、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中国光伏产品不仅出口到全球众多国家,而且新兴市场的持续扩大,为质优价廉的中国光伏产品出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大全能源、阿特斯在内的光伏巨头都相继宣布了扩产计划。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链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开工率,这不但为光伏企业带来充足“底气”以应对未来波动,也使得外界所谓的“产能过剩论”不攻自破。可以说,我国光伏行业优质产能和产品供不应求,是新质生产力集群中不可忽视的标杆产业。
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
光伏行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每一次蝶变都助推了绿色生产力进一步飞跃。眼下,以TOPCon、HJT、BC为代表的N型技术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表率,凭借高发电量、高效率、更低度电成本等显著优势,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新质生产力拥有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等鲜明特点,生动诠释了光伏产业科技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内在动因的不争事实。
在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甘肃嘉峪关,一片片光伏板组成的蓝海掩映着蓝天白云,赋予荒凉戈壁一抹灵动的生机。华能嘉峪关实证平台光伏示范项目于近日建成,该项目中使用的由爱旭创新研发的ABC(All Back Contact)光伏组件,其组件量产转换效率高达24.2%,连续13个月蝉联Taiyang News全球组件量产效率排行榜第一,同等面积比采用TOPCon技术的光伏组件功率高6%~9%,成为光伏领域引领未来的一大亮点。
为持续攻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今年初,山东省首个钙钛矿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成立。该技术创新中心聚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技术、装备、工艺等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建设钙钛矿太阳能通用技术开发和试验检测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PERC电池技术方面,由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210毫米*210毫米高效PERC电池,经中国计量科学院第三方测试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4.5%,已接近PERC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
TOPCon电池技术是光伏产业的未来主流技术之一,近年来,40余家厂家陆续宣布采用TOPCon技术路线,截至2023年末,有多家企业宣布了超过30吉瓦的TOPCon电池产能扩产。
业内专家指出:“如今市场上已经有光伏企业将N型TOPCon电池片量产转化效率提升至26.6%,晶科能源此前公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单晶硅电池转化效率更是达到26.89%,以一个1吉瓦的电站为例,每提升0.6个百分点就能为用户带来3000多千瓦时的发电量。”
在这场技术升级的盛宴中,中国光伏产业不仅追求高效能与低成本,更将环保理念融入每一片组件的灵魂深处,展现了中国光伏技术的卓越实力与绿色担当。
光储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
随着光伏产业持续壮大,光伏装机容量日益增加,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储能被视为良好的“稳定器”和“蓄水池”,业内普遍认为:光储一体化是新能源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关键点。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2%,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初见成效。今年初,国家能源局以公告形式正式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涵盖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其中包括17个锂离子电池、11个压缩空气储能、8个液流电池、8个混合储能、3个重力储能、3个飞轮储能、2个钠离子电池、2个二氧化碳储能、1个铅炭电池、1个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名单发布以来,相关工作稳步推进,部分示范项目顺利并网运行,有力推动新技术应用实施。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十四五”以来,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各类技术路线的储能功率、时长、响应速度等特性各不相同,均存在各自的应用场景。国家能源局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实际应用需求,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主机设备、全国产化液流电池隔膜、单体兆瓦级飞轮储能系统等实现突破,助力我国储能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甘肃武威,黄沙与蓝色光伏板交相辉映,103.5兆瓦/207兆瓦时光伏治沙配储项目就坐落于此。该示范项目作为国内最大光伏治沙配套储能项目,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绿色电力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3.5亿元,节约标准煤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万吨,有效治沙8万余亩,进一步推进了立体光伏治沙模式。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储能打造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对进一步推进沙戈荒地区“储能+新能源”模式的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政策指导护航新质生产力
我国光伏行业取得辉煌成就,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撑与引导。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护航把舵。
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废旧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显示,太阳能发电适用于该文件,并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到,科学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印发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落实到重点行业企业,以消纳责任权重为底线,以合理利用率为上限,推动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
4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放眼未来,清晰的政策导向为今后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谈及出口“新三样”之一的光伏产品,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李硕强调,商务部将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为推动光伏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光伏贸易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光伏领域的多双边工作,帮助我国企业争取合法权益;二是加大对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口、海外项目提供更多金融支持服务;三是加快推动建设建立绿色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促进国际合作互认,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四是加大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保障和支持力度,加强企业能力建设。
责任编辑:余璇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