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胜 王锋
“随着直径130米巨大叶轮开始缓缓转动,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海上平台‘国能共享号’正式投产,为千家万户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6月28日,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的播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该平台创新采用“风渔融合”模式,开创“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新能源+”模式,打开海洋经济开发应用新场景,记录了龙源电力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的最新实践成果。
图为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海上平台“国能共享号”
近年来,龙源电力在前期工程、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制氢制氨、绿色甲醇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建设“本质安全、规模翻番、数字转型、创新引领、健康进取”新龙源。
实干,笃行不怠创一流
龙源电力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公司治理,进一步厘清决策主体权责边界,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图为龙源电力海上升压站
2023年,龙源电力新能源开发指标和新增投产继续保持集团第一,建成全球数据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平台,上线国内首个“基于双云融合技术架构实现新能源场站”的云数智一体化应用,推动实现“运检分离、区域维保、专业化维护”,在集团首创合同智能化管理系统、率先实现财务境内外一体化集中管控目标,ESG影响力显著提升,改革创新发展步伐更加坚定。截至3月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3615万千瓦,累计完成发电量212.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7%。
融合,谱写发展新篇章
龙源电力不断探索创新“新能源+”模式,统筹企业、地方融合发展,兼顾经济环境双重效益,因地制宜开发建设风渔融合、渔光互补、茶光互补、盐光互补等模式。
图为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
在宁夏腾格里沙漠,“宁湘直流”配套新能源基地宁夏中卫二期2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现场随处可见“热辣滚烫”的建设情景。随着一根根桩基在沙丘扎根,一片片光伏板开始陆续上架,建设者们在光伏板间一字排开,开动机械,一边铺设草方格,一边播撒草籽,静待绿电澎湃、草长莺飞,实现“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助力打造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示范项目、光伏治沙生态工程示范项目。在青海格尔木,500兆瓦熔盐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已经开工,充分借力集团火电技术优势,认真组织设计方案审查,从长周期可靠运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无人值守等方面加大集成创新,落实源头高标准设计、施工图高质量优化、主设备全过程监造,开展熔盐储能热电联产研究,为集团和全国储能供热项目积累经验。在甘肃敦煌,总装机容量为700兆瓦的“光热+”项目光伏部分已经并网投产,成为甘肃省第一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通过风电、光伏和光热项目的多能互补,推动当地绿色发展。在内蒙古阿拉善,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已取得新能源开发建设指标,通过绿电生产氢氨,为绿电消纳探索新途径。
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在龙源电力生产监控中心的蓝色大屏上,海量数据正在有序地奔涌汇聚,连通总部、省公司和各个新能源场站。该平台累计接入超7万多路视频,接入生产人员工作记录仪5000余台,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200多个风电场,实现“可见的领导、可见的现场”,为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数字化支撑。
图为龙源电力生产监控中心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龙源电力党委积极落实党中央、集团党组关于科技创新工作部署,突出党建赋能、科技赋能,深化党支部攻坚竞赛行动,建立“1+1+4+N”科技创新体系,深挖国家能源局授牌风电运营领域唯一国家级研发中心作用,形成新能源前期服务、场站设计、运行维护等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在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海域,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创新实践,面对无先例参考、跨行业融合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龙源电力深入开展跨领域、跨学科技术融合研究,全力攻克风电机组适应性改造等“卡脖子”技术,完成14个专业设计,实现“平台结构、海洋空间、运营功能”多空间多层次共用,开发出适用于漂浮式风机的控制算法及使用平台稳定控制策略,完成10余项关键设计升级,实现从“0”到“1”的突破,填补了技术空白,解决了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的技术难题,为风力发电挺进深蓝开出新路。
新征程上,龙源电力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不断引领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贡献龙源力量。
责任编辑:许艳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