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方兴未艾 资本纷纷涌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已经成为我国出口的“新三样”之一。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由于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寿命的差异,我国动力电池已经提前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当前,这一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经济效益较低,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来促进这一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产业开始起步

  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3.35%。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欣欣向荣的背后,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产业开始起步。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会出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动力电池如何处理。动力电池的平均寿命仅有5年-8年,远低于新能源汽车的寿命。动力电池报废之后,如何进行处理以及高效利用,是我们必须提前规划,未雨绸缪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岩表示。

  目前,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前者是指对其进行检测、分类、拆分、重组后,应用至储能、通信基站等领域;后者是指对其进行拆解、破碎、分选、冶炼等处理,回收有价金属等进行资源化利用。

  李岩表示,磷酸铁锂电池适合梯次利用,因为其在容量下降至80%以下后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电化学性能,电池容量也不会呈现加速衰减的趋势,同时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更好,循环寿命更长。三元电池适合拆解回收,因为其循环寿命较短,着火点较低,耐高温性稍差,不适合用于储能电站、通讯基站等环境复杂的领域。此外,三元电池所含的镍钴锰价格较高,适合拆解回收。

  我国自2018年起开始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阶段。截至2023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退役”量超过58万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到2030年将达350万吨。李岩称,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1406亿元,比2022年实际市场规模增长近9倍。

  资本纷纷涌入

  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这个千亿的蓝海市场,自然让资本趋之若鹜,从锂行业的上游矿产端,到中游电池企业,再到下游新能源车企,甚至第三方公司,纷纷涌入这个赛道。

  锂矿龙头天齐锂业对现有电池回收工艺进行不断优化,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湿法回收技术,实现了磷酸铁锂电池中锂、铁、磷等核心资源的高效、精准提取与回收,回收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回收所得的碳酸锂与磷酸铁等产品均符合电池级标准。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广东邦普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拓展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并增设回收网点,面向有关企业开展相关回收合作。今年上半年,累计回收锂电池及废料共计约5.2万吨,与53家公司新增签订回收合作协议。

  另一家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亿纬锂能着力构建绿色供应链,布局锂电池回收再生业务,构建“镍钴锂矿-电池材料-电池回收-电池再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绿色供应链,实现产品循环再利用。公司早在2021年就与格林美开展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合作。

  长安汽车上半年参股设立电池回收合资公司,实现了退役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布局。

  格林美2023年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达到2.75万吨,同比增长57.49%。公司碳酸锂回收产能扩容达到1万吨/年,锂回收率超过95%。公司与广汽集团、东风乘用车等签署了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战略合作协议,并打通了与比亚迪等核心电池厂的锂镍钴定向循环通道。

  李岩表示:“资本涌入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说明它看好这个行业的潜在空间,任何资本都可以参与进来。但最关键是要规范发展,而不是无序扩张。这需要政府进行引导。”

  短板亟待补齐

  当前,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也存在短板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查漏补缺,才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秘书刘冉冉表示,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标准还不能满足梯次利用要求,再生利用标准也需要进行完善。

  李岩认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不完善、回收利用技术不成熟以及回收利用经济效益低,是当前行业面临的短板。

  “虽然有格林美和广东邦普等专业回收公司,但总体来说数量偏少,大多数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还处于布局阶段,回收电池的梯次利用技术不成熟,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李岩进一步补充道,“同时,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虽然得到政府重视,部分企业也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目前中国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还处于偏弱的水平。加之,受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回收量少等因素影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经济效益较低。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正规拆解公司因为废旧电池收不上来,业务量少,导致利润低甚至没有利润。”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5日,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数量超18万,其中,大部分是注册规模较小、注册资金小于50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

  “现在行业也存在野蛮拆解的情况,就像过去的电脑、手机一样,只要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但这个行业要长久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向精细化拆解的道路。我们要在开始布局的时候,就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李岩说道。

  李岩建议,合理布局回收网络,最大限度降低逆向物流成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电池全程溯源,让废旧电池回到正规回收企业。(康曦)

责任编辑:于彤彤

来源:中国证券报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