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全球品牌价值排名增幅位列央企第一

走好走实能建特色改革强企之路

——中国能建全力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实施以来,中国能建党委始终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大旗,将践行公司《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作为能建特色改革的主题主线一贯到底,全面推动“四大转型”,始终把深化系统改革这篇“大文章”不断做深做实做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截至2024年9月底,“两项行动”总体完成率分别达到73.6%和84.9%,整体完成情况超过预期,取得一系列先导性、针对性、突破性与实效性改革成果,有力推动企业新功能显著增强、新动能加速集聚、新优势不断放大、新活力持续迸发、新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在科技创新、战新发展、安全支撑方面打造了一系列有能建首创性、辨识度、引领力的“独门绝技”和“大国重器”;高质量落实“双百”“科改”工作,专项考核排名跃升23位,跻身央企第一方阵;“三项制度”改革以及任期制和契约化的刚性兑现、刚性退出在央企中名列前茅;公司全球品牌价值排名较上年上升31位,排名增幅位列央企第一。

  聚焦顶层设计

  增强改革系统性前瞻性

  战略决定方向,目标引领未来。中国能建勇当改革创新的争先者、排头兵,牢牢把握并高度契合新时代国资央企“三个总”“两个途径”“三个作用”的新使命新定位,提出“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发展理念,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谋划布局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四新”能建,有力牵引推动公司改革创新工作挺进深水区、抢占先行区,一系列重点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站位高、谋划深、布局优、落子早、行棋快、蓄势强。

图片

▲广东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

  

  突出“五个有机结合”,高目标部署谋划。中国能建党委将本轮改革置于战略高度进行系统谋划,立足《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坚持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加快“四大转型”有机结合,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培育壮大“四新”业务有机结合,将做强做精主责主业与优化“三大布局”有机结合,将完善公司治理及市场化经营机制与打造“自驱型”高效组织有机结合,将深入开展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与建设世界一流新能建有机结合“五个有机结合”,再次对公司整体战略体系进行动态升级升维,结合实际抓好深化、细化、转化,坚持增强改革的适应性、系统性、穿透性、针对性、实效性“五性”科学编制公司改革深化提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标价值创造“三大实施方案”,统筹提出第一议题首要任务、功能使命类任务、体制机制类任务、引领保障性任务共329项,明确了2023~2025年新一轮改革的任务书、责任单、路线图、时间表,推动改革行动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深刻转变。

图片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突出“四抓”“六强”,高质量实施推进。系统准确对标对表新任务新要求,落实“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构建一体抓、主动抓、系统抓、高目标导向抓“四抓”工作体系。通过健全高效协同的“强组织领导”机制、上下贯通的“强穿透基层”机制、有力有效的“强督查检查”机制、执行闭环的“强跟踪落实”机制、刚性挂钩的“强考核评估”机制、创新多样的“强宣传推广”机制,充分发挥公司总部改革工作“总指挥部、总发动机、总推进器”的作用,形成左右协调、上下贯通、穿透基层、追求质效的工作体系,锚定“目标任务书、措施路线图、时间进度表、责任体系单”持续发力,确保各项改革目标任务高质量“清零销号”。

  聚焦功能使命

  增强改革引领性实效性

  对标新时代的国资央企新使命新任务,中国能建党委始终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两个途径”,锚定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双碳”等领域主责主业,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推动改革蓝图在企业落地生根。

图片

▲山东枣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项目

  

  争当产业控制排头兵。以新能源、一体化氢能、综合储能等为重点,具有能建优势特色的战新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截至2024年8月,公司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达到36.94%,比2021年提升16.62个百分点。2023年至2024年8月,公司新能源及综合能源业务签约累计达6077.83亿元,占国内全电力业务签约额的62.72%,新增获取开发指标3297.91万千瓦,成功获取新型储能、氢能项目总装机规模694.6万千瓦,打造了以“能源+”“数智+”“绿色+”为特征的交能融合、数能融合、建能融合、产能融合产业“四大融合”新模式和城市“七网融合”新场景,树立了枣菏高速、庆阳“东数西算”、无锡洗砚湖、上海总部基地等一大批融合发展新标杆。公司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带动作用持续增强,联合62家单位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参加新型储能、先进电力装备、CCUS等6个央企创新联合体,全力打造产业链“链长”或产业链“关键一环”。

图片

▲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

  

  争当科技创新先锋队。强化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军令状”立项机制,开展65项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全面报酬激励保障和科技项目成果奖励分享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和战新产业考核激励。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获批2个国家级、5个省级研发平台,累计组建15个公司级研发平台,围绕新型储能、高空风能、新一代光热等19个领域培育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获批4项国家新型储能试点、2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4项装备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率先提出世界首台66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成功获批“大型伞梯式陆基高空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司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128亿元,同比增长3.2%,研发投入强度达3.1%。

  争当安全支撑国家队。高水平建设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打造行业顶尖“能源智囊、国家智库”,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顶层设计保障。建立投资项目限制性清单和风控提示清单机制,科学设置投资“红绿灯”,形成了具有能建特色的重大和新型基础设施综合解决方案。全面升级“1+14+N”“大应急”预案体系,对主动融入国家应急体系作出制度性安排。2023年以来,公司累计参加京津冀特大暴雨、甘肃积石山地震、洞庭湖决口封堵、摩羯台风抢修复电等各类社会应急抢险53次,出动人力1.7万余人次、装备7000台(套)次。

  聚焦体制机制

  增强改革适应性穿透性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中国能建着力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积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体制机制活力有效增强。

  特色化科学化高效化健全治理机制。聚焦党委前置研究、子企业董事会建设等关键环节持续完善治理机制、决策机制,优化完善科学决策“4张清单”,2023年以来对所属企业前置事项清单进行综合评估、备案审查181家(次),高效推动198家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评估与清理。推进制度建设与流程管理深度融合,高质量完成公司制度“废改立”,全面推动制度流程图标准化建设。系统打造高质量外部董事队伍,打通外部董事转任实职通道,推动同类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共享,委派到直属企业的外部董事从2021年初仅有的20人增加到2024年8月的55人。

图片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市场化精准化刚性化激发经营活力。深入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坚持“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岗一策”,2023年因业绩未达标、考核不合格,28名班子成员刚性调整退出,85名班子成员绩效薪酬刚性零兑现。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质扩围“3+2”中长期激励,管理人员退出比例提升至7.46%,员工市场化退出率提升至3.25%,员工收入分配差距倍数提升至2.2倍。截至2023年底,累计20家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岗位分红,2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2家企业实施虚拟股权跟投,超额利润分享机制在企业和工程项目“两个层面”全面推广。

  常态化专业化体系化加快系统改革。常态化推进适应性组织建设及评估,做优专业化重组整合,完成外部专业化整合18项,成功将易普力打造成为中国民爆综合实力最强与规模最大的专业化上市公司。有序退出低效无效资产,完成43户企业压减、50户“两非”剥离。持续开展“公开招聘”“岗位竞聘”“揭榜挂帅”等市场化选人用人工作,2023年以来调整配置公司党委管理干部448人次,向创新研发平台、战新产业企业选派党委管理干部51人。体系化推进劳动用工改革,深化“进退留转”策略,创立“双摸高”管理机制,融合“硬约束”与“强激励”,显著激发企业内生动力,2023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达22.29%。

  下一步,中国能建将主动在大格局中谋划改革,在创一流中加快改革,在敢作为中抓实改革,全力争当改革先锋,提升改革成效,释放改革红利,走好走实能建特色改革强企之路,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崭新局面。(曾雪莹)

责任编辑:王萍

来源:中国能建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